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 楊正飛 教授、梁煉 主治醫(yī)師
“不幸加入了‘感冒’大軍,上網一查感覺自己流感和支原體感染的癥狀都能對得上,醫(yī)生,這種情況究竟是怎么回事呀?”近來,因感冒到急診科就診的患者不斷增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楊正飛教授巧用“擬人化”比喻,解讀“甲流”“乙流”和支原體感染的區(qū)別,并建議大家出現癥狀科學看待、冷靜處理,注重防護、養(yǎng)成良好習慣,有效預防疾病。
“疾風少年”vs“‘肺’物少年”,
兩種疾病“性格”很不同
如何分辨自己患上的究竟是流感還是支原體感染,是不少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楊正飛教授將兩種疾病比作兩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少年”,向大家科普應該如何分辨這兩種疾病。
流感是個“疾風少年”,來得快(發(fā)病急,數小時至24小時到達疾病高峰),去得也快(自限性疾病,病程3~5天),“熱”情高漲(體溫顯著升高,39~40℃甚至更高),“痛”并快樂著(全身癥狀明顯,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咽痛、乏力)。
支原體卻常常自黑,說自己是個“肺”物(呼吸道癥狀明顯,咳嗽顯著,干咳為主,咳嗽嚴重時可伴隨胸痛),姍姍來遲(潛伏期長1~3周),常常加班熬夜(夜間咳嗽更加多見,病程時間長2~4周),對生活有“熱”情但不多(體溫中度升高,38~39℃)。
流感:比普通感冒癥狀嚴重,通常是自限性疾病
病毒:直徑20~200nm
楊正飛教授介紹,我們通常說的“流感”全稱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屬于丙類傳染病。在我國,流感常見于冬春季節(jié)。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癥狀更加嚴重。臨床上,流感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高熱、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頭痛、咳嗽、咽痛等癥狀。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型別,其中人類感染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呈現季節(jié)性流行,尤其是甲型流感容易引起大規(guī)模流行。“甲流”“乙流”感染后,其表現特點相似,主要表現為起病急,突發(fā)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常伴有畏寒、寒戰(zhàn)、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感染癥狀,一些兒童可能還會出現咽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癥狀。流感通常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并發(fā)癥,通常在發(fā)病后3-4天患者體溫便會逐漸回落,全身癥狀逐漸改善。部分輕癥患者的癥狀類似于普通感冒,癥狀較輕,一般在2-3天內恢復。
支原體感染:只有特定抗生素有效,通??人詣×?/strong>
支原體:直徑50~300nm
近期高發(fā)的另一種疾病——支原體感染是怎么回事呢?楊正飛教授指出,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致病微生物,肺炎支原體是支原體的一種,是兒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等)的主要致病菌。由于支原體缺乏細胞壁,故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菌藥物固有耐藥,因此患者往往只有服用特定的抗生素能有效治愈。
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國5歲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全年散發(fā),主要經飛沫傳播,其中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颊咧饕邪l(fā)熱、咳嗽、咳痰等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胸痛、咽痛、頭痛、皮疹等表現,發(fā)熱以中高熱為主,咳嗽比較劇烈,大多數表現為陣發(fā)性刺激性干咳,夜間較劇烈,逐漸加重,且在退熱后咳嗽還可能持續(xù)1-4周。
充分休息、對癥處理,識別前驅癥狀是關鍵
如果患上流感或支原體感染,應該如何應對?楊正飛教授給出以下幾大應對要點:
1.無論是“甲流”“乙流”或是支原體感染,均可能并發(fā)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肌炎、心律失常、腦炎,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一旦出現癥狀,應充分休息,保持足夠的睡眠,避免熬夜,多攝入含多種維生素食物或水果,預防并發(fā)癥的出現。
2.家中可準備一些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在高熱(體溫高于38.5℃)時可服用。但老年人、兒童服藥需謹慎,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3.及早到醫(yī)院就診。疾病早期使用相應抗病毒或抗菌藥物,效果更好?!凹琢鳌薄耙伊鳌币坏┐_診,應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且越早用效果越好。如確診為支原體感染,兒童可以選用阿奇霉素,成人可以使用呼吸喹諾酮類比如左氧氟沙星片,或四環(huán)素類多西環(huán)素等藥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用藥前必須通過醫(yī)生根據患兒實際情況考慮是否使用,家長切不可隨意用藥。
4.出現身體不適時,應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防治疊加感染或交叉感染。
5.家庭中如若有成員感染,減少家庭聚集,家中開窗通風,如有條件,感染的成員實施單獨空間自我隔離。
6.及時識別前驅癥狀,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可能出現胃納差、乏力、嘔吐、精神萎靡等前驅癥狀,兒童特別是小兒可能會出現哭鬧、吐奶、拒食等,均應重視,及早送醫(yī)。
7.保持冷靜,有序就醫(yī)。
除了積極應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急診科梁煉主治醫(yī)師還指出,平常生活中勤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呼吸道衛(wèi)生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捂住口鼻);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要戴好口罩;保證營養(yǎng),提高抵抗力,適當運動和規(guī)律的休息都是預防“中招”的有效方式。
【專家簡介】
楊正飛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
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醫(yī)學院急診醫(yī)學部副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Weil危重病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救援醫(yī)學協會心肺復蘇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醫(yī)學會應急災難醫(yī)學分會委員、第八屆羊城好醫(yī)生、廣州日報-第二屆實力中青年醫(yī)生、主持國自然面上基金以及廣東省部級基金多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fā)表SCI論文30余篇。
梁煉
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急診科主治醫(yī)師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災難醫(yī)學第四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心臟泛血管急重癥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基層醫(yī)藥學會急診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美國Weil急危重癥研究院訪問學者、2020 AH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美國心臟病協會BLS和ACLS主任導師(TCF)、廣州市120急救中心教官、廣東省第五屆華夏杯急救技能競賽第一名、綜合模擬MVP醫(yī)師、《中國急救醫(yī)學》青年編委,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審稿專家。
研究方向:心肺復蘇、膿毒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SCI論著10篇,主持省級科研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自然面上基金項目多項
(通訊員:黃睿、劉文琴;圖片:醫(yī)院提供)
-
-
乙流和病毒感冒的區(qū)別
邢艷利 主治醫(yī)師
-
-
甲流跟感冒的區(qū)別
邢艷利 主治醫(yī)師
-
-
流感和甲流的區(qū)別
邢艷利 主治醫(yī)師
-
-
小兒感冒發(fā)燒是支原體感染嗎
鐘鑫琪 副主任醫(yī)師
-
-
普通感冒會變成流感嗎
邢艷利 主治醫(yī)師
-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qū)別
朱麗臻 主治醫(yī)師
-
-
黃茂輝 上饒市人民醫(yī)... 感染性疾病科
流感疫苗可以預防甲流乙流嗎
-
-
安勇鵬 開封市中心醫(yī)... 呼吸內科
甲流乙流吃什么藥
-
-
甲流與普通感冒的區(qū)別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簡稱,是人類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甲型流感是一種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急性傳染病。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病毒引起,傳染性低,死亡率低。甲型流感初期的臨床表現與普通流感相似,但兩者癥狀相... 詳細»
-
-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區(qū)別
感冒是生活中常見的病癥,一般人都可通過自身強大的免疫力而迅速恢復健康。所以即使患上感冒,也不會過分擔心。甲流雖然有許多癥狀與普通感冒類似,但情況卻要比普通感冒糟糕很多,其中,最要讓人擔心的,莫過于甲流... 詳細»
-
-
普通流感和甲流的區(qū)別
普通流感和甲流都屬于流感,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中甲流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普通流感是由丙型病毒引起的,兩種疾病除了病因不同,發(fā)病時間、癥狀、傳染性、預后等都有一定的區(qū)別。 詳細»
-
-
甲流乙流吃什么藥
甲流乙流需要吃奧司他韋進行抗病毒的治療。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感可以分為甲型流感以及乙型流感及丙型流感,又分別可以簡稱為甲流乙流。流感與普通感冒是不相同的,普通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的,不需要給予特殊的抗病... 詳細»
-
-
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qū)別
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多以鼻腔、咽部和喉部的急性炎癥為主。狹義上的上呼吸道感染被稱為普通感冒,與甲型流感有著許多的區(qū)別和不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