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醫(yī)院肝膽外科李川江主任醫(yī)師團隊成功為兩名肝病患者實施院內首例劈離式肝移植。目前兩位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
供肝告急:一肝兩用的 “共享”抉擇
兩位成人受者均為“O”型血,處于肝硬化失代償期,肝臟功能已基本喪失,其中一位還患有肝癌,生命危急,肝移植是唯一能實現(xiàn)根治的治療手段。然而,在供肝資源本就短缺的現(xiàn)實下,短時間內等待到兩位“O”型捐獻者的希望極為渺茫。據(jù)統(tǒng)計,2023 年全國登記肝臟移植等待者達 21940 人,而實際接受肝移植手術者僅 6896 人,供需比例嚴重失衡。在此背景下,劈離式肝移植技術成為破解困局的重要途徑——通過將單個供肝按解剖結構精準分割為兩部分,分別移植給兩名患者,可使供肝利用率提升一倍。
8月5日,肝膽外科接到器官捐獻管理服務中心通知,有一位“O”型血捐獻者,李川江主任醫(yī)師團隊迅速做出反應,通過對供肝質量、血管及膽管走向進行全面評估,結合多學科綜合討論結果,最終確定該供肝具備劈離條件。在為兩位患者完善術前檢驗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后,8月7日手術方案正式實施。
多學科協(xié)作:順利完成生命接力
劈離肝臟絕非簡單的 “一刀兩段”,而是需要將供肝精準分割為兩個完整的解剖功能單位,確保分割后的兩部分肝臟均保留重要血管、膽管,且能分別滿足兩位患者的代謝需求。術前,李川江團隊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對供肝血管進行精確評估;獲取供肝時,通過膽管造影明確膽管走行,隨后按左右半肝界限完成部分在體劈離,將肝中靜脈保留于左半肝。供肝離體后,團隊順利完成左右半肝的最終劈離及右半肝肝中靜脈重建。
在麻醉科和輸血醫(yī)學科的保障下,兩位受體的手術有序推進。手術團隊先為患者完整切除病肝,再將供體左半肝、右半肝分別植入兩位患者體內,精準完成供肝與受體血管、膽管的精細吻合。經超聲確認兩位患者移植肝臟血管通暢后,手術順利結束,患者隨即轉入重癥醫(yī)學科接受后續(xù)治療。
重獲新生:生命接力開啟新篇章
手術成功僅是治療的開端,術后圍手術期的免疫調節(jié)、感染防控、凝血調控、營養(yǎng)支持及個性化護理同樣至關重要。術后第1天和第2天,兩位患者先后成功脫離呼吸機;術后第 3天均轉入肝膽外科隔離病房繼續(xù)治療;術后1周,兩人各項肝功能指標已基本恢復至正常范圍。
在李川江醫(yī)療團隊的精準治療和鐘奕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下,術后2周,兩名患者均已實現(xiàn)自主進食并下床活動,于8月21日康復出院。出院時,兩位患者的家屬將錦旗鄭重遞到醫(yī)護團隊手中,濕潤的眼眶與顫抖的道謝聲,傳遞著重獲新生的深切感恩。
南方醫(yī)院肝膽外科在醫(yī)院高質量發(fā)展戰(zhàn)略指引下,技術特色日益凸顯,在肝膽胰脾疾病的微創(chuàng)精準治療及肝臟移植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作為全國首批肝臟移植中心,科室已累計完成肝移植手術 500 余例,包括高齡、跨血型、活體肝移植及腹腔鏡輔助肝移植等大量疑難復雜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因技術要求極高、手術風險巨大,目前國內僅有少數(shù)移植中心能夠開展。此次我院首例劈離式肝移植的成功,不僅填補了我院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更為緩解供肝短缺難題提供了可復制的臨床經驗,標志著醫(yī)院肝移植技術邁入新高度。
(通訊員:王小振、王利平、屈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