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牟廷裕 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普通外科
摘要:這是一位27歲的年輕女性,因“腹瀉與便秘相互交替半年余”而于我院就診診斷為直腸癌,因患者具有明顯的腫瘤家族史,而行基因檢測明確診斷為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即林奇綜合征,繼而在多學科診療團隊的框架下予以新輔助免疫治療,待腫瘤明顯退縮后再行手術切除,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病理學完全緩解。
【基本信息】性別:女,年齡:27歲
【疾病類型】林奇綜合征直腸癌
【就診醫(yī)院】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就診時間】2021年10月
【治療方案】新輔助免疫治療后手術
【治療周期】綜合治療半年
【治療效果】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
一、初次面診
這位年輕女性患者自2021年4月起出現(xiàn)無明顯誘因的大便帶血和排便困難,直腸指診在距離肛門7-8cm處可觸及直腸腔內(nèi)質(zhì)硬腫物,該腫物活動性較差。收治入院后完善腸鏡及活檢提示直腸癌,盆腔增強核磁共振檢查提示直腸癌體積較大且局部侵犯,需進一步進行綜合診療和多學科診療團隊(MDT)會診討論。
患者盆腔增強核磁共振檢查提示直腸癌體積較大且局部侵犯
二、治療經(jīng)過
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發(fā)現(xiàn)患者一個家族內(nèi)三代人即有多個直系親屬的腫瘤相關病史,考慮有遺傳性腸癌可能,遂建議患者完善基因檢測,證實存在錯配修復(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家族中MLH1的胚系突變,明確為林奇綜合征(Lynch Syndrome,LS)。
患者基因檢測提示存在MMR基因家族中MLH1的胚系突變
三、治療效果
林奇綜合征患者雖然容易罹患各個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但錯配修復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可導致微衛(wèi)星高度不穩(wěn)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成為目前最熱門的抗腫瘤免疫治療的適宜人群。該年輕女性患者正是在明確診斷后,我們果斷予以免疫檢測點抑制劑(ICI)輸注的抗腫瘤免疫治療,三個月后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繼而序貫手術,術后病理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
患者免疫治療后直腸癌明顯縮小
術后病理提示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
四、注意事項
這位患林奇綜合征的27歲年輕女性,經(jīng)相關治療后,病情得到了好轉,這讓人感到高興。同時,也警示我們,林奇綜合征作為一種遺傳病,需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于林奇綜合征,MMR基因胚系突變檢測是診療的金標準。目前臨床已證實MMR基因家族中MLH1、MSH2、MSH6或PMS2基因上的雜合性致病突變,以及EPCAM基因缺失突變是導致林奇綜合征的分子機制。國內(nèi)外多項共識和指南在確診林奇綜合征的流程中均將MMR基因胚系突變檢測作為最終的確診依據(jù)。
五、個人感悟
林奇綜合征屬常染色體顯性的遺傳病,具有明顯家族聚集性,且平均發(fā)病年齡較為年輕,就像此次案例中的患者,年僅27歲就被查出患有林奇綜合征,這值得我們關注。多數(shù)林奇綜合征患者容易發(fā)生多處原發(fā)腫瘤,盡早確診林奇綜合征并進行必要的遺傳咨詢和隨訪干預,有助于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等多種腫瘤的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對于林奇綜合征綜合的治療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
-
直腸癌概率
直腸癌屬于消化道常見惡性疾病,多見于40歲以上成人,發(fā)病率在2%以上、如果家族有遺傳病史發(fā)病率高于20%。早期要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治療,發(fā)現(xiàn)早期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以后要配合放化療、定期進行復查... 詳細»
-
-
直腸癌的診斷
想要了解直腸癌就首先要知道人體的哪個位置是直腸,直腸就是處于我們的消化腸道里面,消化道的最末端是肛門,再往上一點就是我們所說的直腸了,大概有16厘米那么長,腫瘤如果長在了這些地方就是患上了直腸癌。直腸... 詳細»
-
-
如何預防直腸癌
預防直腸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和常規(guī)篩查。具體分析如下一、飲食調(diào)整1.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宿便的停留時間,降低腸癌的風險。食物如全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纖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