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中山六院腫瘤科鄧艷紅教授牽頭開展的“新輔助特瑞普利單抗(PD-1抑制劑)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塞來昔布(COX-2抑制劑)治療dMMR/MSI-H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的II期臨床試驗(PICC)”五年隨訪結果在《柳葉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IF=10)在線發(fā)表。
這是全球首個在dMMR/MSI-H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領域報道的五年長期隨訪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特瑞普利單抗±塞來昔布新輔助免疫治療后,不僅實現(xiàn)了高達100%的五年生存率,而且在長期隨訪中依然保持了出色的生活質量。這為dMMR/MSI-H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患者提供了一種兼顧生存與生活質量的全新治療策略。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約15%的患者屬于“錯配修復蛋白缺陷(dMMR)”或“微衛(wèi)星高度不穩(wěn)定(MSI-H)”亞型。由于具有高突變負荷和豐富的免疫細胞浸潤,該類患者對PD-1單抗高度敏感。近年來,多項新輔助免疫治療研究顯示,dMMR/MSI-H的腸癌患者在術前接受免疫治療可獲得顯著的病理緩解,但多數(shù)研究僅報道了近期療效,長期生存獲益仍缺乏可靠證據(jù)。
PICC研究是全球首個探索PD-1單藥或聯(lián)合塞來昔布新輔助治療 dMMR/MSI-H 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的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近期療效結果已于2022年發(fā)表于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聯(lián)合組和單藥組的病理完全緩解率(pCR)分別高達88%和65%。該成果已被《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CSCO指南及美國NCCN指南引用推薦,為目前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
此次公布的五年隨訪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該新輔助免疫治療方案的長期價值。接受新輔助特瑞普利單抗±塞來昔布治療的患者均獲得了顯著而持久的生存獲益。隨訪期間未見疾病復發(fā),聯(lián)合組與單藥組的五年總生存率分別達到100%和94%,兩組的五年癌癥特異性生存率均為100%。在五年無事件生存率與無病生存率兩項長期結局上,聯(lián)合組均達100%,單藥組均為93%,顯示獲益穩(wěn)固。
此外,術后三年的生活質量評估顯示,兩組患者均報告了較高的生活質量評分(QLQ-C30、QLQ-CR29),且癥狀負擔普遍較低。這表明,特瑞普利單抗±塞來昔布的新輔助免疫治療方案不僅能帶來卓越的長期生存獲益和良好的安全性,還能夠幫助患者在術后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長期生存與生活質量雙重獲益”。
本研究由中山六院腫瘤科、結直腸外科、病理科、放射診斷科、消化內鏡科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完成。中山六院在讀博士沈旭濤、蔡月主治醫(yī)師、李唯偉醫(yī)師、史李鑠助理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鄧艷紅教授胡,華斌副主任醫(y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
中山六院結直腸癌多學科團隊長期致力于開展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高質量臨床和基礎研究,并不斷優(yōu)化國內外指南,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在提高結直腸癌圍手術期治療療效、降低毒副作用、保肛和保護器官功能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均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
(文中所有圖片都來自醫(yī)院提供;通訊員:胡華斌、劉山青、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