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漢超 主任醫(yī)師
簡介:擅長多種內科疾病的診治,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內科急危重癥具有一定的心得。
慢性失血是指失血的速度比較慢,并且出血量比較少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常見的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導致的陰道出血、痔瘡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表面小滲血、鼻出血等。
雖然慢性失血的頭暈、心悸、乏力癥狀不如急性失血明顯,但對人體的影響更大。因為紅細胞的主要作用就是供氧,失血時間一久,全身各臟器都被迫在慢性缺氧的狀態(tài)下工作,會對許多臟器特別是心、腦的整體運作和自我修復等產生影響。時間一長,容易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失眠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一旦有慢性失血,必須要及時就診。
-
-
失血性休克的治療
失血性休克又被稱為出血性休克,是一種多見于患者由于外傷導致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或者婦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其中出血后陷入休克的條件除了取決于失血的速度,還取決于失血的量。對失血性休克的治療主要分為:1.急救措施;2.失血... 詳細»
-
-
失血性休克有哪些癥狀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主要是由于胃腸道出血、創(chuàng)傷性出血、食道靜脈曲張和異位妊娠等原因所造成的。一般來說,大量出血不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超過總血容量的30%-35%,需及時進行治療。 詳細»
-
-
失血性休克的治療原則
當身體現(xiàn)有的血容量無法維持循環(huán)系統(tǒng)向全身的組織器官輸送足夠的氧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時,會出現(xiàn)休克,即失血性休克。當患者出現(xiàn)大出血及未知原因的頭暈、出冷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應及早送醫(yī)治療,醫(yī)生會根據失血性休克的治療原則,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