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在保守治療效果極差之后,伴有明顯的靜息疼痛時可以選擇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目前效果較好,風險性較低的治療,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式,創(chuàng)口比較小,患者所用的恢復時間也比較短。不過凡事都有風險,在術后仍需防范一些并發(fā)癥,做好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并發(fā)癥及其護理
1、任何手術都是有一定的風險性以及并發(fā)癥的,首要的并發(fā)癥是急性動脈血栓的形成,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患者治療后已經完全通暢或者好轉,下肢動脈搏動已經恢復皮膚溫度正常皮膚顏色已恢復,但是在術后出現了明顯的皮溫下降、膚色蒼白或疼痛加重。此問題在術后一定要準確給予抗凝藥物,認真的進行巡回向患者家屬交代,如有不舒服應該立即通知護士。同時一定要敦促患者戒煙戒酒。
2、出血是介入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多數見于局部穿刺部位的出血。出血量不大,并不需要特別緊張,給予壓迫止血,必要的時候給予止血藥物來進行處理就可以。
3、腦梗死、急性心衰、呼吸衰竭。預防三大疾病的發(fā)生應該積極給予抗凝營養(yǎng)腦細胞以及支持治療維持周圍循環(huán)同時監(jiān)測心臟彩超以及腦磁共振的檢查,及早監(jiān)測有血栓栓塞的風險。
4、假性動脈瘤穿刺處動脈壁損傷,未能正常的修復形成假性動脈瘤,在檢查患者傷口時可以摸到穿刺點,有局部搏動性腫塊聽診,有明顯的血管雜音,應立即給予相對應的處理,同時囑托患者要減少活動,避免形成靜脈血栓,按時給予抗凝藥物處理。
5、下肢過度灌注綜合征。放入支架之后,閉塞的動脈血流通暢,皮膚呈現紫紅色,皮溫比較高,但之前患肢已經習慣于一種缺氧缺血的癥狀,極度的灌注可能會引起肌肉細胞的再一次的損傷,造成嚴重的局部壞死癥狀,所以一定要在術后給予觀察,患肢的腫脹程度,精神狀態(tài)尿量,以及24小時出入量的檢測。
6、選擇介入手術應嚴格掌握介入治療的適應癥跟禁忌癥,術后積極地給予嚴格的觀察,密切觀察心肺腎的功能以及患肢的腫脹,溫度疼痛以及血液循環(huán)程度,及早的發(fā)現問題,及早采取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確實是關鍵。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護理
李承志 副主任醫(yī)師
-
-
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李承志 副主任醫(yī)師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癥狀
李承志 副主任醫(yī)師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術后如何...
黃建華 主任醫(yī)師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
李承志 副主任醫(yī)師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掛哪科?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如何診斷?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早期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癥狀,也就是走路一段時間后下肢缺血,引起相應的下肢肌肉疼痛。停止走路后,腳痛馬上消失。隨著病情的加重,在肢體靜止不動的時候也會產生疼痛,最終因血管閉塞導致下肢壞... 詳細»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飲食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導致下肢動脈閉塞、引起肢體慢性缺血。這種癥狀常見的是發(fā)生于中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日常生活習慣等有很大關系,病因包括吸煙、風濕、糖尿病等,該病在于積極預防,需要嚴格控制... 詳細»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常見于老年人,但是隨著現代人一些飲食習慣或者是作息習慣的改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也開始具有年輕化的趨勢,發(fā)病率呈現逐年提高的態(tài)勢。所以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預防和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就... 詳細»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下肢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方面是比較多的,癥狀上會引起患者間歇性跛行,這是屬于下肢判斷,還有常見的是 由于體力活動后產生疼痛加重等表現,這是需要引起重視,建議進行一次體格檢查,用手... 詳細»
-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怎么運動?
因為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以及遺傳等因素,誘發(fā)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時,可以通過一些體育鍛煉,來延緩或預防下肢動脈硬化癥的發(fā)作。那么,下肢動脈硬化癥怎么進行運動或體育鍛煉呢? 詳細»